专题
#FAfeature | YDC 为年轻创作者带来事业契机
主页专题 ▸ #FAfeature | YDC 为年轻创作者带来事业契机
2025.04.23

国际级创作者 Declan Chan与 Tianwei Zhang早前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向学生们推广香港青年时装设计家创作表演赛(YDC),并就如何投身时装行业分享他们的专业意见。

为鼓励更多参赛作品及提升公众对YDC的认识,YDC 2025举办多场校园讲座,积极接触全球各地的年轻香港设计师,向他们介绍比赛所带来的多个好处,并由专家现身说法,协助他们踏上设计之路。

YDC一向被视为本地设计师的重要里程碑,目前正于纽约、巴黎、米兰及伦敦等时装之都重点宣传,寻找正在海外升学的香港时装设计师回港参赛。 与往年一样,「冠军」及「优异奖」得主均可获赠现金奖及海外学习之旅,而所有入围决赛的设计师亦会得到专业评审团的指导。 历届评审包括三原康裕(Mihara Yasuhiro)、Martine Rose、Han Chong、落合宏理(Hiromichi Ochiai)、Andreas Kronthaler及井野将之(Masayuki Ino)等时装界重量级人马。

校园讲座于今年一月展开,首站为米兰 Istituto Marangoni Milano。 二月期间,YDC前任评审、艺术总监及创意顾问Declan 联同 WWD杂志伦敦/中国市场编辑 Tianwei,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主题为「创新时装视野」的讲座,向时装及纺织设计系及鞋履、配饰、帽饰与眼镜设计课程的学生分享业界心得,FASHIONALLY亦有到场采访。

讲座由刚从柏林时装周返英的Tianwei揭开序幕。 他表示自己特别欣赏柏林、哥本哈根及上海这些较小型的时装展,认为它们的影响力正日渐提升。 Declan亦认同:「传统时装城市市场已经饱和,竞争极度激烈。」

在简单介绍YDC之后,轮到学生们发问。 首条问题是如何吸引顾客。 Tianwei表示应审慎处理资金运用,避免将所有资源花在一场时装骚上。 他亦建议跨界合作,例如邀请饮食KOL穿着设计作品:「纯粹以时装角度推广影响力始终有限,拉阔接触面才是首要任务。」

他们亦强调建立网络的重要性,并建议毕业生可先到品牌工作累积经验,再考虑创业。 Declan揭露自己在转职创意顾问工作前,曾于香港连卡佛担任文职七年,直言投身时尚界需要耐心与历练。

Tianwei亦提醒学生,创作毕业作品与现实中为品牌工作大相径庭。 「你需要做出真正有人想穿的产品。」他建议学生要为自己定下具体及实际的目标与期限,而非空泛的大计。 

有学生问到业界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实践,二人均指出哥本哈根时装周在这方面走得最前,并指大多数时装比赛都期望参赛者在设计中加入可持续发展元素。 Declan补充说:「可持续性可以从商业考量出发,例如 Prada与 Chanel现正致力使用库存布料,并透过低成本回收聚酯纤维以保持竞争力。」

他亦指出,有些高级品牌如 Miu Miu,特别着重升级再造(upcycling)设计,例如重新改造1930年至 1980年代的古着,配以品牌标志性的装饰、领口与刺绣,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另有学生问到如何与修读商科的学生区分时,Tianwei建议投身造型师或摄影行业,以学习如何策划及执行项目:「日后自己创业亦会派上用场。」

至于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展现作品,Declan建议与造型师朋友合作,并在网上分享作品; Tianwei则认为 TikTok现时比 Instagram更具影响力。 「Alexander McQueen就是说故事的高手,而TikTok正好可让设计师记录整个创作过程,让业界发掘具潜力的新星。」

在讲座后与 FASHIONALLY的对谈中,Declan表示,曾连续两年出任 YDC 评审,看到近年参赛者水平甚高,并对作品的推广印象深刻。

他鼓励设计学生或应届毕业生参赛:「我刚对学生说,比赛的意义不只是争胜,更是学习过程与扩阔人脉的机会。 即使未能夺奖,也可以与评审建立宝贵的联系。」

Tianwei自15岁开始写时装博客,并于伦敦Central Saint Martins修读时装新闻学,现于WWD工作六年。 他坦言,要在竞争激烈的行业突围并不容易,再次强调学生需具备商业意识。 「很多买手们都说市面上选择太多,但真正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却太少。 年轻品牌创意至上,但产品难以商业化。 设计师必须具备市场触觉,将创作意念落实于有实际需求的类别上。」

他认为 YDC 对年轻设计师帮助很大。 高达港币六万元的奖金可用于租用工作室或生产成本。 「香港设计师的优势在于能接触中国市场,同时拥有良好的英语能力与国际视野,有利开拓全球业务。」他补充说,中国及亚洲的供应链优势绝对是香港设计师的宝贵资产,有助他们创造具竞争力的产品。

讲座吸引了不同背景的学生出席。 学生 Yu Zheng热衷于包容性设计理念,希望为残疾人士创作服饰:「为视障人士设计时,要考虑布料质感及触感设计。」

另一学生 Lydia Hsieh受英籍塞浦路斯裔设计师 Hussein Chalayan启发,热衷将喜剧与卡通元素融入设计。 Mu Zhen则希望成为配饰设计师,并参与时尚场景设计及明星造型工作,同时关注时尚界的环保议题。

FASHIONALLY亦访问了皇家艺术学院学生 Ruwathi Gajadeera,其设计旅程正好反映时装比赛对年轻设计师带来的好处甚多。 来自斯里兰卡的她擅长运用流线轮廓、触感丰富的材料与多感官元素,曾入围2024年LVMH毕业生计划及2023年以可持续为主题的Redress设计比赛亚军。 目前她是欧洲海洋委员会拥抱海洋2024/25年度驻场艺术家,透过设计提升社会对海洋保育与人类福祉的关注。

Gajadeera表示,参与设计比赛改变了她的设计生涯,除了引来注意,更有助争取机会、资金及个人成长:「我得过许多奖项,但其实当中的经历比头衔本身更有力塑造了我作为设计师的身份。 透过奖学金及比赛所取得的资源,我得以旅游拓展视野,跨界合作,在实践创作方面走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作为欧洲海洋委员会驻场艺术家,Gajadeera正与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兼教育家Dr. Asha de Vos合作,透过艺术与设计重新演绎海洋保育与复育概念,并筹备于联合国海洋十年活动展出作品,期望能在环保领域产生真正影响:「对我而言,比赛不只是荣誉,更是争取合作、对话与实践改变的契机。」
Page rendered in 1.6698 seconds. CodeIgniter Version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