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帕森设计学院的香港学生对话

主页专题 ▸ 与帕森设计学院的香港学生对话
2019.02.20

数十载以来,香港的大都会氛围使其成为不少海外投资者及企业的亚洲首选起点。这个身份为香港添上了不一样的色彩,也影响了一些时装设计学生。他们渴望前往海外留学丶寻找机会丶获得成功,谭燕玉与刘培基便是早期的例子。时至今日,香港有不少设计师曾於伦敦丶纽约等城市留学或实习。在纽约,我们与两位就读帕森设计学院的香港学生对话,找出他们在海外探索创意的原因。

Photo Credit: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中学的时候,我已经决定要到外国留学。」就读大学二年级的Anson Li说:「我们这一代在国际城市中长大,习惯了放眼世界,学习和接纳外来的事物。所以,如果能力许可的话,为什麽不到海外去看看令人仰慕的时装界?」但Anson也承认这种情绪是有内在的矛盾,他的时装作品不少也是关於在香港的双重身份。「我们的文化身份当中,『本地』代表着可以,但『外国』意味着更好。」Anson 说:「我承认这种想法形同自毁,也使香港人才流失。可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吸引更多创意产业回家。」Anson目前修读的整合设计,据他所说是一个在香港应该找不到的学科。「这是个非常要求自我推动的科目。」他说:「你会学到如何与其他人协作丶如何主导自己的项目及实现你的所想。」

帕森设计学院的整合设计学科容许学生探索一系列不同的设计形式,由雕塑到短片,时装到摄影。Anson最近为了一个以身份重要性为议题的项目,自学建构了两件衣服。「我一直尝试找出在香港成长的意义。」Anson说:「虽然还没有找到答案,但通过多次反思,我开始发现自己珍视的是什麽,以及我想追随怎样的道路前进。」

Anson在品牌Chan Chit Lo作实习,协助於美国发展的香港设计师Venus Lo筹备她的最新系列。而他的实习颗伴Tiffany Tsui在帕森攻读艺术与时装已经第三个年头。她说:「高中毕业後,我知道自己想要在最佳的时装学校就读,所以帕森是个显而易见的选择。」


学校吸引Tiffany的是课程范畴广丶导师要求高,学生可以追寻无限的可能性,并能够善用到巴黎分校的资源。「我喜欢这里的课程多样化,创作风格也比香港更加兼容并包。帕森的四大课程方向—作品系列丶物料丶 时装产品和系统—让学生选择他们希望在业界钻研的领域。对於像我这样对不同范围感到兴趣的学生来说,我认为在帕森能够探索的东西更多。在这里,我们着重发挥创意和布料建构;在香港则比较着重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帕森更会与Hugo Boss丶施华洛世奇丶Vans等公司合办核心课程,学生有机会在课程结束後获得这些公司所提供的赞助或实习机会。除此之外,知名的国际品牌如Calvin Klein 及 The Row亦为帕森的毕业生敞开大门,提供就业机会。

最近,Tiffany正完成一个时装产品项目。她并没有限制自己创作手袋和首饰,反而决定创作以纺织物制成的装置艺术。她的灵感来自哪里?迷幻剂。她说:「我访问了一些有这类经验的人,把他们最难忘的时刻转化成抽象的织物。」

自由与突破常规的想像空间,正是吸引Anson和Tiffany赴笈纽约的原因。尽管海外升学的成本相对高昂,「这是值得的。」Tiffany说:「能够接触一个更多元化的群体,对发展创作事业极有帮助。」


Page rendered in 1.0947 seconds. CodeIgniter Version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