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DesignerDaily | Kinyan Lam
主頁專題 ▸ #DesignerDaily | Kinyan Lam
2024.03.20

時裝設計師:Kinyan Lam

Q1: 時裝設計以外,你有其他喜歡的活動嗎?Me-time 的時候會做甚麼?

Kinyan Lam:我的家四周都被植物包圍着,很顯然地我是個非常喜歡植物的人,因此閒時都會把時間花到家務和園藝上,尤其忙碌時家中會特別凌亂,積累至某一個程度時,我就會打掃起來,也是我舒壓的其中一個方式。


Q2: 甚麼時候發現自己熱愛時裝?

Kinyan Lam:小時候已經特別喜愛繪畫,對美麗的東西更感興趣,直至中學的某一些宣傳及升學講座讓我知悉原來有時裝這門課程,了解過後,發現時裝中的布料染色、設計、紙樣繪畫等都是我喜歡的元素;以往認為簡單的 T 恤牛仔褲,原來涉及到不少範疇才能造就一件衣服,因此開始想更深入了解時裝。


Q3: 為何會選擇搬入村屋呢?最喜歡家中的哪一個角落?

Kinyan Lam:最初的工作室設立於市區中,但發現自己偏好於一些寧靜的環境,不論是工作或是居住地方也罷, 亦會影響我的作品質素,因此,往後選擇創作的地方時都希望以自身的舒適度為首要;而且希望室內的裝修、美學都跟我的作品互相連繫。就像我現在的家,看樓盤時我最喜愛這棟樓的天台,因為從天台看出去就是一座山,森林般的環境讓我對這裡一見鍾情;屋內最喜歡的則是試染色的實驗室。


Q4: 搬入郊區後,回到市區有感到不習慣嗎?

Kinyan Lam:以前我並不察覺的,但當我在村內逗留了一段時間後,回到較煩囂的市區時,真的有點不太舒服的感覺。就像新年行年宵時,很多人在辦年貨的環境下,我真的很想回家,想回家躺在梳化上。我的 MBTI 都是 I 人。


Q5: 設計過程有遇過樽頸位嗎?

Kinyan Lam:以前較多,學習時裝設計的時候,尤其當我自身的美學、作品還未成形至足以賦予信心時,很多時都會對自己的設計感到厭倦,甚至審美疲勞。但當我做久了,慢慢建立自己的獨特美學時,我開始不再否定自己的作品;或許這是必經過程,專注做一件事情,不久後就會對該事建立起信心來。環境亦是影響心態的其中因素,做一些富美態的事時,就先要從環境着手,舒適的工作地方、心情舒暢,才能創作對該設計有信心的作品。


Q6: 不論在家中或是 studio 都佈滿了植物,你認為植物有何吸引你來染色及創作?

Kinyan Lam:其實我都不太清楚,可能與我本身的特質有關,因為我相信每人都會找到一項物件讓自己心情舒暢,而我的恰巧就是植物而已。


Q7: 可以與我們分享你培養審美觀的方法嗎?

Kinyan Lam:我認為審美觀是與生俱來的,其次就是要接觸、閱讀大量有關藝術作品,從而吸收並演繹自己獨有的美學,才能充分解釋到創作背後的故事。


Q8: 染布和設計,一般人都會分開兩個部門來做,一人分飾二角,有感到吃力、想放棄其中一方並專 注另一方的時候嗎?

Kinyan Lam:會有感到吃力的時候,始終設計是很費心力的,染布亦很費時,但我的設計始於布,着手設計時我不會做很多資料蒐集、參考不同作品,反而是邊摸着布,邊想這塊布可以設計怎樣的衣服,因此布料是我所有設計的始源——要不到貴州找尋一些我喜歡的布,或是自己研發出我鍾愛的布料顏色,從而下手繪畫設計草圖。


Q9: 當初為何會選擇植物染?在使用天然染料染布時,最大的感受是甚麼?

Kinyan Lam:在 DI 讀書的時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其中一次的 textile workshop 中,製作 12 塊布料的過程中,發掘了對染布的興趣;還有一課 natural dye workshop,接觸植物染後就發現當中的趣味:原來植物都可以染色,其多樣性和豐富度都令我十分驚喜。了解過後,才發現植物染這門工藝一直長存於不同國家,只是因為現今的科學染取替了它而已。這些年時裝工業一直發展得很快,但植物染當中蘊含了不少文化價值,尤其我到訪貴州時,當地的人文故事很值得我們留意,因此我希望可以染布這件事變得慢一點。


Q10: 化學染和植物染有何不同呢?你認為植物染在可持續發展的這個課題中,需要更大力推動發展嗎?


Kinyan Lam:化學染雖然快一點,植物染的工藝比較繁複,但因為植物染需要天然纖維的布料才能造到所需的效果,所以植物染對環境比較好一點,因此我認為植物染是值得更廣為人知的一門工藝。但我認為可持續發展是時裝設計師的基本責任,所以我的植物染作品並不會以此作招徠,反之植物染背後的文化價值、文化傳承是更值得探討的着眼點,例如 indigo (藍染)的工藝、貴州以不同的物料、織法去製作手工布等等,都是我們值得深究的課題。


Q11: 到訪貴州找尋一些充滿工藝技術的布料,帶回香港設計,你認為兩地之間最大的分別是甚麼?在香港從事時裝有甚麼困難呢?

Kinyan Lam:當初會到訪貴州,是因為在廣州市場裡做一些布料的資料搜集時,看到一塊黑色光面像皮革的布料,但老闆卻說那是天然物料的手工藝布,引發我到貴州探訪當地的手工文化,當中聽到不少文化傳承的故事,充滿意義。而香港則是一個節奏很快的地方,可以很方便、便宜地購買衣服,創立品牌、設計作品,這些事我不知可以走到多遠及多久,也不知道在未來能否生存,但始終這是我熱愛的事,唯有繼續支持下去。


Q12: 你認為香港在時裝工藝上有甚麼可以更進一步?

Kinyan Lam:其實香港從來不乏上承工藝,不論是染色或是裁縫,但我們都欠缺了機遇,也不知為何慢慢變成了夕陽行業;也可能是大環境的影響,大家都着重金融發展,忽視了這方面。相反一些發展相對沒甚發達、物資較短缺的時候,人民會較珍惜每一件物件,例如遠古以前人們會以布料作禮,但現今不多年輕人願意入行學習,我卻認為當中還有文化底蘊需傳承。我到 M+聽時裝設計師馬可的講座時,他說:「當一群人走得急促的時候,總有日會遺下一些很重要的東西,而我不介意成為最後一個, 拾起他們掉下的物品。待他們將來意識到的時候,我已經緊握於手中。」我覺得他說得很好。


Q13: 你有想過以老師這個身份,讓學生接觸更多有關植物染染這種傳統工藝的做法嗎?或是宣揚將天然染與現代需求接軌的可能性?

Kinyan Lam:這正是我現在做的事情,在不同的平台、渠道向大家宣揚天然染其實有它珍貴的價值、工藝和故事值得我們探索;而我很相信教育是很重要的,因此我每一季的作品系列都會特別提及用作染色的植物、衣服背後的故事及染色工藝,我相信總有人購買一件衣服時,會想了解屬於它 的故事。


Q14: 除了利於可持續發展,對消費者而言,你認為植物染有何吸引?

Kinyan Lam:其實以前一直都沿用植物染的方式去染布,衣服的顏色會隨時間變化,就像牛仔褲 一樣,從深藍的 navy 顏色變成淺一點的洗水藍,反而消費者就會喜愛這種變化;很多人卻跟我說, 我設計的衣服顏色並不能保存至永久,但其實我認為 nothing last forever,為何我們就不能接受、 擁抱這種變化?








文字 : KW

影片及相片 : Samwill Yau

Page rendered in 1.1825 seconds. CodeIgniter Version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