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香港時裝新銳風向標
主頁專題 ▸ 香港時裝新銳風向標
2019.09.24
作者:黃源順; 英文翻譯:FASHIONALLY


我們很榮幸邀請到YDC 2019評判,Vogue Hong Kong 編輯總監黃源順先生 (Peter Wong) 分享他對香港時裝及YDC的看法。



我是在1988年初入雜誌行才開始接觸時裝。那時香港經濟發達,社會發展旺盛,於是亦開始成為世界時裝首都之一,許多外國品牌紛紛來港開設專門店,令香港成為亞洲除日本以外的重要時裝陣地。有趣的是,除了接觸到大量外國設計師,同時亦留意到香港自身設計師的影響力。

那時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香港設計師非Ragence Lam莫屬,他不單在港開設自己的專門店,也是首批衝出國際的設計師。我是從他身上知道香港有一個已舉辦多年的年輕設計師比賽。沒錯,說的便是於1977年首度舉辦的香港青年時裝設計家創作表演賽(YDC),而Ragence Lam就是首屆比賽的冠軍。

由此便開始多留意每年的YDC了。而數年前YDC由通常的年初舉辦移師至9月初,作為CENTRESTAGE的壓軸,感覺是更為人談論,可能因為9月是時裝重要的開季時分,從個人到媒體,大家的焦點都放到時裝了。

大概是因為我有份參與《VOGUE》香港版的創刊工作,今年有幸收到許多擔任時裝比賽評審工作的邀約,而老實說,當中最感榮幸的,是能夠參與YDC的評審事宜,一來因為它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年度年輕設計師比賽,二來它亦是參與人數最多的,而且同時接納設計學生及在職年輕設計師的報名,可以說能較全面了解到現今年輕一代對時裝及生活方式的理解和盼望。

所以,評審工作中我最享受的,是比賽舉行當天下午在會展中心一個房間裏,一次過現場看到16位入圍設計師的參賽作品。可能是因為職業病的關係,我總喜歡和不同的創意人攀談,採訪他們的創作理念,他們個人對創意、生活甚至生命的態度和價值觀。9月7日在會展房間,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下午,就算接連站立了兩個多小時,絲毫沒有疲倦的感覺,更有感時間飛逝,轉眼間便到了參賽者要開始執拾作品到比賽場地後台準備的時限。

只是有一點美中不足的地方,是現場沒有真人模特兒可以穿着比賽衣服展示,畢竟衣服是要由人穿上身後並走動一下才能看到它實際的氣質。幸好到了晚上比賽正式開始,我們可以從模特兒在天橋上穿上每位設計師作品走秀的風姿裏,看見設計師的理念,如何透過模特兒活現大家眼前,也讓我能進一步印證下午「採訪」設計師時他們親自闡述的概念是否得到貫徹。

2019年度YDC各參賽者給予我的感覺都是很有自己的主見,除了能感受到他們對時裝對設計的激情外,很多都同時對時裝製作技術,如不同編織及針織方法甚有研究。此外,得到大獎的Wilson Yip(同時奪得最佳鞋覆設計大獎)更會以air wash的環保洗水方法製作衣服上的圖樣,對時裝的可持續性具有自己的思考方向。

都說從YDC比賽的參賽者及創作系列,可以了解到新一代設計師所關注的議題。時裝從來是反映社會意識形態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最佳途徑,像YDC這樣能持續舉辦四十多年至今,實在十分難得,我認為更可以說是香港年度最重要的創意活動之一。現在我便十分有興趣回顧接近半個世紀的YDC,透過梳理每個年度的參賽設計師理念和系列風格,整理出一個香港近代時裝創意史,然後出版一本專書,內容肯定十分豐富而且甚具參考價值。

Page rendered in 1.0203 seconds. CodeIgniter Version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