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Parsons School of Design的香港學生對話

主頁專題 ▸ 與Parsons School of Design的香港學生對話
2019.02.20

數十載以來,香港的大都會氛圍使其成為不少海外投資者及企業的亞洲首選起點。這個身份為香港添上了不一樣的色彩,也影響了一些時裝設計學生。他們渴望前往海外留學、尋找機會、獲得成功,譚燕玉與劉培基便是早期的例子。時至今日,香港有不少設計師曾於倫敦、紐約等城市留學或實習。在紐約,我們與兩位就讀帕森設計學院的香港學生對話,找出他們在海外探索創意的原因。

Photo Credit: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中學的時候,我已經決定要到外國留學。」就讀大學二年級的Anson Li說:「我們這一代在國際城市中長大,習慣了放眼世界,學習和接納外來的事物。所以,如果能力許可的話,為什麼不到海外去看看令人仰慕的時裝界?」但Anson也承認這種情緒是有內在的矛盾,他的時裝作品不少也是關於在香港的雙重身份。「我們的文化身份當中,『本地』代表著可以,但『外國』意味著更好。」Anson 說:「我承認這種想法形同自毀,也使香港人才流失。可是,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就是吸引更多創意產業回家。」Anson目前修讀的整合設計,據他所說是一個在香港應該找不到的學科。「這是個非常要求自我推動的科目。」他說:「你會學到如何與其他人協作、如何主導自己的項目及實現你的所想。」

帕森設計學院的整合設計學科容許學生探索一系列不同的設計形式,由雕塑到短片,時裝到攝影。Anson最近為了一個以身份重要性為議題的項目,自學建構了兩件衣服。「我一直嘗試找出在香港成長的意義。」Anson說:「雖然還沒有找到答案,但通過多次反思,我開始發現自己珍視的是什麼,以及我想追隨怎樣的道路前進。」

Anson在品牌Chan Chit Lo作實習,協助於美國發展的香港設計師Venus Lo籌備她的最新系列。而他的實習顆伴Tiffany Tsui在帕森攻讀藝術與時裝已經第三個年頭。她說:「高中畢業後,我知道自己想要在最佳的時裝學校就讀,所以帕森是個顯而易見的選擇。」


學校吸引Tiffany的是課程範疇廣、導師要求高,學生可以追尋無限的可能性,並能夠善用到巴黎分校的資源。「我喜歡這裡的課程多樣化,創作風格也比香港更加兼容並包。帕森的四大課程方向—作品系列、物料、 時裝產品和系統—讓學生選擇他們希望在業界鑽研的領域。對於像我這樣對不同範圍感到興趣的學生來說,我認為在帕森能夠探索的東西更多。在這裡,我們著重發揮創意和布料建構;在香港則比較著重市場營銷和品牌管理。」帕森更會與Hugo Boss、施華洛世奇、Vans等公司合辦核心課程,學生有機會在課程結束後獲得這些公司所提供的贊助或實習機會。除此之外,知名的國際品牌如Calvin Klein 及 The Row亦為帕森的畢業生敞開大門,提供就業機會。

最近,Tiffany正完成一個時裝產品項目。她並沒有限制自己創作手袋和首飾,反而決定創作以紡織物製成的裝置藝術。她的靈感來自哪裡?迷幻劑。她說:「我訪問了一些有這類經驗的人,把他們最難忘的時刻轉化成抽象的織物。」

自由與突破常規的想像空間,正是吸引Anson和Tiffany赴笈紐約的原因。儘管海外升學的成本相對高昂,「這是值得的。」Tiffany說:「能夠接觸一個更多元化的群體,對發展創作事業極有幫助。」


Page rendered in 1.1353 seconds. CodeIgniter Version 3.0.4